临床研究中心

专业介绍

神经外科--护理专业介绍

发布时间:2025-01-26 浏览次数:
字号:

一、 专业介绍

图片76.jpg

专业基本情况:

传承60余年的中国神外历史,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护理团队始终秉承“温柔、美丽、智慧、娴熟”的天使护士精神,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以患者的救治安全为核心,全面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神经外科总床位数达到345张,其中神经外科专科ICU床位38张。

教学方面:是中华危重症专科护士、中华康复、中华营养专科护士资格认证以及护理管理临床培训基地,拥有专科护士43人,涵盖危重症(ICU)、静脉治疗、血液净化、伤口造口失禁、老年、肿瘤、儿童、康复、脑卒中、营养、糖尿病健康指导专科护士、管理和个案护理师,具有丰富的师资和教学经验。

科研创新方面:近5年来,护理团队主持省部级、局级、院级课题20余项,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百余篇,撰写专著6部,授权国家专利7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0余项。

儿童神经外科中心:儿童脑与脊髓血管病介入及手术围术期护理;儿童神经系统肿瘤(颅内肿瘤、脊髓肿瘤)的护理;先天神经系统畸形(颅缝早闭,脊髓栓系,神经管闭合不全等)疾病护理。开展快速康复,实行患儿围手术期精细化管理。专业发展兼顾人文特色,注重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功能神经外科中心:MRI阴性癫痫、海马硬化、局灶发育不良、下丘脑错构瘤、脑炎后癫痫等难治性癫痫的射频微创外科治疗护理;癫痫调控手术、癫痫病灶切除术及大脑半球切除术等围手术期护理;视频脑电监测、SEEG引导下颅内视频脑电监测护理;微血管减压术、经皮穿刺球囊压迫等治疗三叉神经痛护理;颅内复杂病变的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引导的活检及脑出血穿刺引流术等护理;DBS治疗帕金森等脑功能性疾病的护理。以微创外科治疗围手术期护理为特色。

神经脊柱中心:围绕专业疾病如运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颈椎病、寰枢椎脱位、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椎管内肿瘤、脊髓肿瘤、脊髓空洞症、小脑扁桃体下疝等开展围手术期护理,并针对老年衰弱患者开展快速康复的护理临床实践与研究为特色。

脑肿瘤中心:围绕脑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颅咽管瘤、脑干肿瘤、颅内外沟通性肿瘤,神经鞘瘤,图像引导外科手术计划及人工智能等方面进行治疗与临床研究。形成了体位管理、术后并发症的早期康复(面瘫、吞咽)、电解质精细化管理、饮食量化指导等护理特色。

脑脊髓血管病中心:7×24小时“全天候”“双栖”保障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的绿色通道。围绕颅内动脉瘤、低分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面部血管畸形、脑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脑和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脊髓血管畸形、自发性脑出血等疾病开展围手术期护理实践。针对复杂脑、脊髓血管疾病开展预见性护理,关注并发症预防、血压及抗凝药管理,将早期康复理念贯穿整个住院周期。

脑血运重建中心:本中心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方法具有全面、领先的特点,除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颅内外支架一直稳居国内领先位置,复合手术治疗颈动脉和椎动脉闭塞成为最为特色的工作。护理团队围绕缺血性脑血管病围手术期护理实践、并发症的预防与管理、健康教育等研究,形成一系列特色护理。

神经危重症中心:重症团队具备专业素质高、人文护理突出的特点。围绕神经外科重症患者ICP与CPP管理、目标温度管理、镇静镇痛管理、体位管理、气道管理、营养支持管理、静脉通路管理、谵妄筛查与防护一体化管理、重症患者康复护理等方面开展研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专科护理。

二、研究团队介绍

神经外科在岗护士202人,含神经外科病房118人,ICU护士84人。护理团队分工明确、人员构成合理,能够满足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的需求。临床技能扎实、技术过硬,各级护士梯队合理,能够良好的处理临床护理问题、评估及处理疑难危重病例。

1. 职称构成:主任护师1人,副主任护师4人,主管护师24人,护师168人。

2. 学历构成:硕士研究生学历5人,研究生在读13人,本科学历189人,专科学历8人。

3. 专业资格构成:专科护士43人,其中危重症(ICU)专科护士29人、静脉治疗/PICC专科护士6人、血液净化专科护士3人、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1人、老年专科护士1人、肿瘤专科护士1人、儿童专科护士3人、康复专科护士2人、脑卒中专科护士1人、营养专科护士1人、糖尿病健康指导专科护士1人、管理专科护士2人和个案护理师1人。

三、开展业务及定位

(一)特色诊疗及设备等其他科室临床优势

神经外科危重症护理在专业领域展现出鲜明且独特的特色,尤为突出的是针对各类病因所致的脑损伤,配合医生实施基于多模态监测技术的神经保护治疗策略。在治疗操作层面,中心具备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和精湛的护理技术水平,能够熟练配合医生完成气管插管、床旁气管切开、腰大池外引流、脑室及血肿穿刺引流、治疗性目标温度管理等技术。对于伴有严重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的患者,护士能熟练配合医生完成机械通气,开展俯卧位通气及体位引流等操作。针对伴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护士能熟练完成血液透析操作,配合医生精确调整透析参数,完成血液透析治疗。此外,能够对神经外科危重症伴有颅骨缺损、脑积水等复杂情况的患者进行精准的围手术期护理,恢复颅骨的完整性和脑脊液循环的通畅性,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

神经脊柱中心作为专注于脊柱相关疾病诊疗与康复的科室,其护理特色在患者恢复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疼痛管理是护理工作的核心。通过疼痛评估工具,结合患者的自我报告和客观体征。通过药物、心理干预等综合手段,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水平。针对神经脊柱疾病患者的特定功能障碍,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结合加速康复理念,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旨在恢复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神经脊柱疾病往往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如焦虑、抑郁等。因此,非常重视患者的心理疏导与支持工作。引入专业的社工团队,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提高应对疾病的能力。注重细节护理,从患者的日常生活细节入手,如体位管理、饮食指导等,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同时,积极探索护理创新,不断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为了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定期开展专业宣教与健康教育活动。通过科普活动、宣传展板、视频等多种形式,向患者普及脊柱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

神经外科颅底与脑肿瘤中心护理专业针对不同肿瘤术后患者开展一系列有特色的围手术期管理方案,如早期下地的四级康复方案;针对不同部位术后并发症的早期康复(面瘫、吞咽的管理与锻炼)、电解质精细化管理、围术期饮食量化指导、体位管理,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提高了围术期的舒适性。

(二)开展GCP项目能力及优势

科室备案/牵头PI人数为1人:王军

科室获得GCP证书人员24人:王军、王娜、纪媛媛、欧梦仙、张娜芹、俞洁、邵鹏、李龙、郭美婧、李曼、杨宏、马春梅、孟凡慧、赵振清、段洪超、李艳菲、崔丽、李莉、李欣、张明会、陈丽媛、李继铎、张晓蕾、郑鸿宇

(三)IIT项目经验及优势

1、2019年开展一项“比较不同型号微量泵前管在患者中使用注射泵输液治疗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探讨不同型号微量泵前管在患者中使用注射泵输液治疗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2、2022年开展葡萄糖酸氯己定擦浴对预防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血流感染的作用,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多使用外周静脉导管及中心静脉导管,且通常疾病严重,长期卧床,血流感染风险高,因此课题旨在探究2%葡萄糖酸氯己定湿巾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血流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3、2023年开展“经颅交流电刺激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谵妄的临床研究”, 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最新的经颅强交流电技术治疗以期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少谵妄发生率。

4、2021-2023年开展“视频引导下表情肌综合干预训练在面瘫患者功能锻炼的作用”以听神经瘤术后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提高了面瘫患者术后的痊愈率和有效率。

5、2024年开展“气道管理仪AG ETT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将自动化气道管理系统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以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四、服务与支撑

1、科室聚焦研究方向:神经外科患者全程护理管理模式、谵妄筛查与防护干预;鞍区肿瘤患者围术期症状管理研究。

2、科室科研成绩:

近5年来,护理团队主持省部级、局级、院级课题20余项,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百余篇,撰写专著6部,授权国家专利7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20余项。

王军:硕士,主任护师,从事神经外科护理工作35年。主要从事神经外科护理及重症护理、重症康复护理领域的工作。负责、参与国家级、省部级、校局级课题8项,发表期刊学术论文105篇,其中SCI3篇,授权专利3项,出版专著6部。获批北京护理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院级“优秀护理工作者”、“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李曼:本科,主管护师,从事神经外科护理20余年。聚焦儿童神经外科护理及神经外科患儿重症护理。承担院级课题一项,校级教学课题一项,发表论文5篇,授权专利3项,参与专著出版3本,主创儿童科普绘本一本。曾获评院级“优秀护理管理者”、“十佳护士”、“优秀教师”,北京市“首都抗疫天使”等称号。

刘云云:副主任护师,讲师。从事神经外科功能神经外科护理管理、老年神经外科护理研究、难治性癫痫外科治疗护理,及帕金森等运动障碍病外科护理。主持北京市卫健委课题1项,院级课题1项,参与省部级、校局级课题3项;副主编书籍1部 ,参编3部。发表护理学术论文7篇,授权专利2项。获得“十佳护士”、“先进个人”、“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

段洪超:本科,主管护师,从事神经外科护理工作15年。主要从事脊柱神经外科护理工作。承担院级课题1项,发表期刊学术论文6篇,其中SCI1篇,授权专利2项。

张晓蕾:医学学士,副主任护师,从事神经外科护理工作18年。主要从事神经外科护理及肿瘤相关疾病护理、康复护理领域的工作,第一作者发表期刊学术论文10篇,其中SCI1篇,授权专利2项,参与出版专著3部。曾获院级“十佳护士”、“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关欣:硕士,副主任护师,神经外科脑脊髓血管围术期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心血管专委会委员;北京护理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覃勤朴:本科,主管护师,在职研究生在读,从事神经外科护理工作15年。主要从事神经外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围手术期护理领域的工作。参与校局级及院级课题3项,发表期刊学术论文2篇,授权专利7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曾获院级“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马春梅:本科,主管护师,从事神经外科护理工作18年,主要从事鞍区肿瘤围术期护理方面的相关工作。负责、参与校局级课题4项,发表期刊学术论文4篇,授权专利2项,参编书籍2部。

王娜:副主任护师,从事神经外科护理工作16年。主要从事神经重症护理领域的工作。承担校级课题1项,院级课题1项,参与省部级、校局级课题4项,第一作者发表期刊学术论文7篇,第一发明人授权专利4项,副主编专著2部。曾获院级“十佳青年”、“十佳护士”、“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纪媛媛:硕士,主管护师,从事神经外科护理工作14年,主要从事神经重症护理领域的工作。第一作者发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篇,第一及第二作者SCI 4篇; 授权专利4项;承担校级课题1项,院级课题3项,参与省部级、校局级课题4项;副主编护理书籍1部,参编2部;曾获院级“十佳青年”、“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张娜芹:硕士,主管护师,从事神经外科护理工作8年。主要从事神经外科重症护理工作。承担首都卫生发展专项课题1项,院级课题1项,教改课题1项;参与校级及院级课题4项,发表论文34篇,其中一作8篇;授权专利2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

欧梦仙:硕士,主管护师,从事神经外科护理工作6年。主要从事神经外科重症护理工作。承担首都卫生发展专项课题1项,院级课题1项;参与校级及院级课题4项,发表论文36篇,其中一作10篇;授权专利3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

五、主要研究者及研究人员介绍

图片77.jpg

王军 主任护师

研究方向

神经外科护理、重症护理、护理管理

承担课题

神经外科ICU患者谵妄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初步验证;约束决策轮在减少神经外科患者谵妄的有效性研究;葡萄糖酸氯己定擦浴对预防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血流感染的作用,经颅交流电刺激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谵妄的临床研究,气道管理仪AG ETT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神经外科手术患者ICU-VR体验式术前指导:构建与实证研究

社会任职

任中华护理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师学会重症康复专业委员会护理学组组长,第二届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护理分会神经外科护理学组副组长、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委员,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护理学分会常务委员。

图片78.jpg

李曼 主管护师

研究方向

儿童神经外科护理

承担课题

情景游戏在开颅手术患儿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基于Watson关怀理论的数字叙事对培养儿科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探究

图片79.jpg

刘云云

研究方向

功能神经外科护理、老年神经外科护理

承担课题

脑机接口闭环调控治疗难治性癫痫对语言认知影响的研究

社会任职

中国抗癫痫协会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抗癫痫协会护理与病友专委会委员;第二届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护理分会神经外科护理学组委员

图片80.jpg

段洪超 主管护师

研究方向

神经外科脊柱脊髓护理

社会任职

北京护理学会男护士工作委员会委员

图片81.jpg

张晓蕾 副主任护师

研究方向

神经外科颅底与脑肿瘤围术期护理

社会任职

第二届海医会护理协会委员兼神经外科学组组员;北京整合医学学会-脑胶质瘤专委会委员

图片82.jpg

覃勤朴 主管护师

研究方向

缺血性脑血管病围手术期护理

图片83.jpg

马春梅 主管护师

研究方向

神经肿瘤护理

承担课题

垂体腺瘤患者症状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可行性研究

图片84.jpg

王娜 副主任护师

研究方向

神经重症护理

承担课题

基于PEIPRE 教学模式在神经重症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社会任职

北京护理学会重症监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北京重症超声研究会理事

北京重症超声研究会重症护理超声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图片85.jpg

纪媛媛 主管护师

研究方向

神经重症护理

承担课题

气道管理仪AG ETT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社会任职

中国康复医学会重症康复专业委员会护理学组委员

第二届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护理分会神经外科护理学组委员

图片86.jpg

张娜芹 主管护师

研究方向

神经外科肠内营养管理、拔管患者吞咽障碍

承担课题

神经外科ICU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后吞咽障碍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干预研究

社会任职

中华护理学会护理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图片87.jpg

欧梦仙 主管护师

研究方向

神经外科胃肠道与衰弱护理

承担课题

砭石温熨疗法对重症脑血管病行治疗性低温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