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中心

专业介绍

神经外科--脑出血与脑创伤专业介绍

发布时间:2025-01-26 浏览次数:
字号:

一、 专业介绍

专业基本情况:

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脑出血和脑外伤中心是一个整合临床、基础和转化研究的综合性中心。其核心定位是通过多学科协作和创新治疗策略,改善脑出血和脑外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功能预后。

诊疗病种:

主要涵盖脑出血和脑外伤。

二、研究团队介绍

专业人员构成

中心领导:

主任张鸿祺副主任:邢栋(北京大学);执行主任李晔

核心团队:

主治医师2名:负责日常临床工作及资料管理。

急诊住院总医师2名:负责病房管理和急诊手术协调。

专培轮转医师与住培轮转医师:参与科研项目和床位管理。

团队资质:

包括多名博士、硕士和高级职称医务人员,部分成员持有GCP(药物和器械临床试验管理规范)证书。

三、开展业务及定位

学科特色:

宣武医院脑出血和脑外伤中心以脑血管疾病的精准诊治为核心,聚焦脑出血和脑外伤的全周期管理,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中心以患者为中心,通过整合神经外科、神经影像、重症监护、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资源,建立了从疾病筛查、急性期治疗到慢性期康复的系统化诊治体系。中心在高分辨率神经影像引导下的微创手术、脑出血急诊绿色通道的规范化建设、重症患者个体化综合管理及术后康复路径优化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显著提高了疾病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同时,依托先进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中心开发了脑出血高危人群风险评估模型和动态监测系统,推动疾病的精准预防和分层管理。中心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覆盖多地区的大型脑出血和脑外伤队列与生物样本库,支持高质量前瞻性临床研究,为脑血管病发病机制解析和新型治疗策略研发提供了关键平台。学科特色的独特性还体现在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转化研究上,通过创新药物、手术技术及智能医疗设备的开发,加速了基础研究成果在临床中的推广应用,为脑出血和脑外伤领域的疾病防治提供了全新范式。

资质与认证:

GCP项目开展情况

目前已备案多个GCP项目,涉及药物、器械等领域。

开展GCP项目能力及优势

脑出血和脑外伤中心于2025年新成立,尽管中心尚无独立承担项目的历史,但核心团队成员均具备丰富的IIT项目经验,并在多项国家级和地区级研究中担任重要角色,为中心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核心团队成员曾参与多个多中心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实施,涵盖脑出血、脑外伤及其他神经外科疾病领域,具有精准的问题导向和创新思维。成员熟悉GCP标准和国际临床试验流程,具备从研究方案设计、伦理审查到数据管理和结果分析的全流程管理经验,能够保障试验的高效运行与数据质量的可靠性。依托宣武医院丰富的病例资源、完备的影像和样本数据平台,以及与国内外多家权威机构的合作网络,团队在试验入组、患者随访和数据整合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中心的未来定位与优势

脑出血和脑外伤中心致力于成为国内外领先的神经外科临床与科研平台。未来定位是以解决脑出血和脑外伤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和临床难题为核心目标,打造多学科协作的创新平台,推动疾病防治技术和理论的突破。中心将以高水平的基础研究为依托,结合临床实践,通过生物医学工程、人工智能、神经影像学等领域的前沿技术,建设涵盖疾病发生机制、精准诊断、急性期干预及慢性期康复全周期的研究和治疗体系。同时,中心将持续推动脑出血急诊绿色通道建设和区域医疗质量控制网络的完善,提升疾病早诊早治率。依托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的资源优势,中心将建立全国性高危人群登记队列和生物样本库,形成国际化合作平台。中心的优势在于整合了宣武医院丰富的病例资源、雄厚的科研力量及国内外多学科合作网络,具备开展高水平前瞻性临床试验的能力,为实现脑出血和脑外伤防治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提供了坚实保障。中心的目标是在健康中国战略框架下,推动脑出血和脑外伤疾病研究和诊治水平迈向国际前列,助力提升我国重大脑血管疾病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队列数据与生物样本管理能力

专业组通过标准化高质量的数据收集,建立了一个高质量的、多组学的生物样本和临床数据平台,建立了完备详实的病例数据库,实现了科研数据规范化管理和应用,为脑出血性疾病的基础研究、风险预警、精准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服务与支撑

科研与学术实力

中心核心团队长期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任务,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以及“健康中国行动”脑血管病防治科技专项。团队成员在脑出血和脑外伤发病机制、遗传学研究、影像标志物开发及治疗创新方面取得了多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在《NEJM》、《Lancet》、《Brain》等国际顶尖期刊发表SCI论文百余篇,相关研究多次在国际神经外科和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上获奖并作特邀报告。中心在多组学数据整合分析、脑出血急诊绿色通道建设及脑血管病精准诊治模型开发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建成了国内最大的脑出血疾病专病队列和生物样本库,为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和新型干预策略的开发提供了重要资源。通过与国内外著名科研机构和临床中心的深度合作,中心进一步推动了脑出血和脑外伤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与科技成果转化,奠定了在神经外科疾病研究领域的学术引领地位。

五、主要研究者及研究人员介绍

图片88.jpg

张鸿祺 教授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亚洲及大洋洲介入神经放射联合会(AAFITN)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神经外科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临床神经科学技术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神经医学创新转化联盟理事长、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

学术职务

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常委、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血管病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编委、《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审稿专家、《JNIS》中文版主编等。担任世界介入神经放射联合会(WFITN)执行委员,亚洲及大洋洲介入神经放射联合会(AAFITN)执行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神经外科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图片89.jpg

洪韬 教授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院长,雄安宣武医院副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等人才计划、北京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脑脊髓出血性疾病的外科治疗与机制研究,聚焦脑出血疾病的遗传机制解析、相关基础研究平台的发展和创新疗法的研发。研发血管畸形复合手术策略,发现血管畸形体细胞突变核心遗传机制,建立疾病动物模型、揭示致病关键通路和潜在的药物治疗靶点,推动血管畸形未来手术药物联合精准治疗体系的发展。近年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Brain、JAMA Neurology、Exp Mol Med、Angiogenesis、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等高影响力学术期刊发表21篇研究性论文。

学术职务

担任领域内多个主流期刊和学术组织职务,任《Fundamental Research》期刊第一届青年编委、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神经外科学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青年副主委等。

图片90.jpg

邢栋 教授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主任助理、研究员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

研究方向

致力于发展在单细胞中探索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测序技术,主要包括全基因的精确测量,染色体三维空间结构的重构,染色质开放区域的观测,核小体的定位以及蛋白质与DNA的相互作用的测定等方面。并以此为核心对基因组稳定性、基因表达调控和基因组的三维结构与功能等领域的基本生物学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同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索与基因组异常相关的重大疾病的分子机理和潜在的治疗策略。

承担实验

在博士后研究期间,邢栋博士开发了多项单细胞基因组测序技术,并持有多项相关专利。其中,LIANTI技术首次实现了单细胞全基因组的线性扩增,使得在单细胞中对基因组变异检测的准确度和灵敏度较之前有了大幅提高。利用高效率的单细胞染色体构象捕获技术,首次解析了二倍体人类细胞的全基因组三维结构。加入北京大学后,邢栋博士课题组致力于利用前沿的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手段在单细胞水平上探索高等生物基因组在三维空间中的结构和功能。主要关注点包括基因组变异的精确测量,基因组三维空间结构的动态变化,染色质开放区域的观测,核小体的定位以及蛋白质与 DNA 的相互作用的测定等方面。并以此为核心对基因组稳定性、基因表达调控和基因组的三维结构与功能等领域的基本生物学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同时深入探索与基因组异常相关的重大疾病的分子机理和潜在的治疗策略。近年来在Science、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Cell、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等高影响力学术期刊发表多篇研究性论文。

图片91.jpg

李晔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南开大学-哈佛医学院联合培养医学博士。国家脑损伤评价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颅脑损伤评价质控工作组秘书,世界华人医师协会智慧医疗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神经外科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

长期致力于计算机辅助神经影像3D可视化指导手术的研究,在国内率先完成了混合现实自动跟踪方式的算法开发和术中实时导航信息传输。擅长脑出血和脑外伤的手术治疗。

承担课题

作为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青年科学家项目、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青年人才培养“青苗”计划等项目,研究成果刊登在国内外神经外科经典杂志《Journal of Neurosurgery》和《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上,并被美国权威科学新闻网EurekAlert和Newswise争相报道。近年来作为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