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官方网站!

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Neurological Disorders

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China International Neuroscience Institute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Geriatric Diseases

科室动态

幽门螺杆菌未感染胃癌

发布时间:2025-04-07 11:45:20
字号:
浏览次数:

引言

众所周知,幽门螺杆菌(Hp)持续感染引起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等组织学变化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然而,在日本,Hp感染率逐年下降,预计与Hp感染相关的胃癌将减少。近年来,报告显示Hp未感染胃癌的病例增加,尽管各机构之间存在差异,但已明确存在多种类型。

Hp未感染胃的定义包括:

图片6.jpg

Hp未感染胃癌的内镜及组织学分类

图片7.jpg

幽门螺杆菌未感染早期胃癌的发生部位、色调和肉眼类型的特征

图片8.jpg

1.胃底腺型胃癌

胃底腺型胃癌是具有胃底腺分化的分化型胃癌的一个亚型,包括单纯的胃底腺型腺癌(GA-FG)和2015年提出的胃底腺黏膜型腺癌(GA-FGM)。单纯的胃底腺型腺癌只有单一的分化,表层被非肿瘤成分覆盖。免疫组化标记:Pepsinogen-I、H+/K+-ATPase、MUC6(+);胃底腺黏膜型腺癌除了有GA-FG成分外,还有能朝向胃底腺粘膜的小凹上皮分化的癌成分,免疫组化标记:Pepsinogen-I、H+/K+-ATPase、MUC6(+)、MUC5AC(+)。

胃底腺型腺癌的内镜特征

白光内镜特征:位于胃体上部或胃底、上皮下和黏膜下肿瘤样隆起性病变、白色调或褪色调、扩张的树枝状血管、背景黏膜上无萎缩性变化;放大内镜特征:无明显DL、腺开口部(CO)的扩张、窝间部(IP)的扩张、不规则的微血管。

白光

图片9.jpg

LCI

图片10.jpg

NBI

图片11.jpg

胃底腺黏膜型腺癌的内镜特征

胃底腺黏膜型腺癌与胃底腺型腺癌相比,肿瘤直径较大,表层存在腺窝上皮型癌成分,因此,边界比较清楚,表面结构的凹凸和不规则性很强。

白光

图片12.jpg

TXI

图片13.jpg

NBI

图片14.jpg

2.树莓型胃肿瘤(腺窝上皮型胃肿瘤)

树莓样病变仅由腺窝上皮型胃肿瘤构成,边界清晰,多为山田Ⅲ~Ⅳ型稍隆起的病变。病变色调均匀,呈强发红调,表面结构为微细颗粒状且均匀,边缘常见白色区域。好发于胃底腺区域的大弯侧,多为单发病例,但也有同时性或异时性多发的病例。病理组织学上,诊断为腺窝上皮型腺癌或腺瘤,免疫染色中仅MUC5AC(腺窝上皮细胞标志物)阳性。

白光

图片15.jpg

LCI

图片16.jpg

BLI

图片17.jpg

3.白色扁平隆起型低异型高分化腺癌

在Hp未感染胃中发现白色调扁平隆起性病变时,首先应考虑此类型。病变形态特征:外观白色调、扁平隆起性病变,表面结构相对规则,颗粒状/结节状。

白光

图片18.jpg

NBI放大(非结节部)

图片19.jpg

NBI放大(结节部)

图片20.jpg

4.发生在幽门腺区域的肠型和胃肠混合型的低异型度高分化腺癌

在幽门螺杆菌未感染胃癌中,此类型仅在L区域的幽门腺粘膜发生,伴有肠型性质,因此需与其他类型分开考虑。色调为发红调,常伴有周围隆起的凹陷性病变,多为M癌报告,但也有SM癌报告。

白光

图片21.jpg

NBI

图片22.jpg

NBI放大

图片23.jpg

5.其他胃型腺癌

色调和形态特征为弱发红调的隆起性病变,与胃底腺型胃癌、树莓型胃肿瘤、白色调扁平隆起型的低异型度高分化腺癌的内镜所见不同,定义为其他胃型腺癌。病理组织学上为低异型度的高分化腺癌,免疫染色中MUC5AC和MUC6呈阳性。

白光

图片24.jpg

NBI

图片25.jpg

NBI放大

图片26.jpg

6.未分化型腺癌

未分化型腺癌在Hp未感染胃中发生的特征包括:发生部位在M/L区域(腺体边界区域),肿瘤直径相对较小,浸润深度为M癌,组织类型多为sig。在放大观察中,MESDA-G通常不会诊断为癌。由于病变表层存在的非肿瘤性粘膜厚度不同,MV和MS的表现也会有所不同。肿瘤增殖接近表层时,非肿瘤上皮变薄,表面异常结构显露,MESDA-G会诊断为癌。

白光

图片27.jpg

NBI

图片28.jpg

NBI放大

图片2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