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新闻
科室新闻丨聚焦帕金森个体化精准治疗,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成功开展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及方向性电极系统植入
脑深部电刺激(DBS),俗称“脑起搏器”,是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电极,发射电脉冲刺激脑深部的特定核团,进而达到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DBS手术自发明至今已30余年,目前广泛应用于帕金森病、原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癫痫等多种功能性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为重大患者带来福音。
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Percept™ PC工作原理示意图
近年来,精准医疗成为响应国家2030健康中国战略,关注民生健康的重要举措。在神经调控领域,医生和患者们也越来越关注“个体化精准治疗”这个话题,可感知脑起搏器和方向性电极系统的研发与应用不仅为患者创造了更多治疗的可能性,也为临床医生研究乃至攻克疾病提供了强大的武器。
SenSight™方向性电极系统程控示意图
相较于传统的环形电极,方向性电极系统实现了方向性刺激,通过独特的1-3-3-1圆角分段式八触点设计来自由调整刺激方向,独立控制触点电流,从而精准治疗目标核团,避开无需刺激的大脑部位,实现“疗效最大化,副反应最小化”,另外,搭配可感知刺激器,它具备强大的大脑感知能力,能够精准捕捉患者大脑内与疾病症状相关特定的脑电信号,灵敏度达到了刺激脉冲的百万分之一,客观的大脑数据将会辅助医生的治疗决策,以应对疾病的进展和变化。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功能神经中心团队,为一名饱受帕金森病折磨6年的70岁患者成功实施了最新的可感知脑起搏器及方向性电极系统植入。该手术系全国首批,也标志着宣武医院开启了帕金森病个体化、精准化治疗的新阶段。
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功能神经中心是一个以运动障碍病、癫痫、三叉神经痛等功能性疾病和疑难性脑病立体定向活检为特色的专业组,该专业组组长为赵国光教授。团队融合了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和神经放射等国家重点临床专科优势的,形成了多学科整合、医工交叉的诊疗队伍。中心组建了人工智能脑网络实验室、神经调控实验室、类脑智能临床转化研究中心、中美共建脑连接组学实验室、光遗传神经环路实验室等,开展脑机接口、脑电解码、人工智能及脑连接组学研究。研究成果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获得包括中国脑计划(1.35亿元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级课题19项,发表文章600余篇。培养了一批国家级的优秀人才,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和社会价值。
未来在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平台上,神经外科将继续奋发、不断创新,以更加精湛的医疗技术和温暖的人文关怀造福广大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