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官方网站!

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Neurological Disorders

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China International Neuroscience Institute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Geriatric Diseases

新闻动态

医院新闻

祝贺!这位宣医人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作者:孙琳 发布时间:2025-04-30 浏览次数:
字号:

9.jpg

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 100 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2426 名先进个人获表彰,其中 1670 名全国劳动模范与 756 名全国先进工作者共享殊荣。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副主任张鸿祺位列全国先进工作者名单,这位深耕神经外科领域 30 余年的领军人物,以持续的探索创新与对患者健康的坚守,在医学征途上书写了医者初心与使命的动人篇章。

坚守初心 践行医者使命

10.jpg

张鸿祺1993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2003 年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曾赴美国、法国、奥地利、日本等多家神经外科中心和介入神经放射中心学习深造。在临床工作中,他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救治了大量脑与脊髓血管病急危重症及疑难杂症患者,累计治疗患者一万多人。在面对脊柱脊髓血管畸形这一世界性难题时,张鸿祺勇于挑战,系统开展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研究,发现了核心致病基因及其作用机制;建立了脊髓静脉高压动物模型;开创了后根腋下入路进行髓内血管畸形的外科治疗,提高了该疾病的治疗安全性。有机地将介入和显微外科技术有机结合,将其解剖治愈率从既往不足30%提高至 65%,他积极推广脊髓动静脉畸形的多学科规范化治疗,使我国在该领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无数患者因此重获健康。

勇于创新 推动学科发展

11.jpg

张鸿祺在科研创新方面成果丰硕,承担了多项国家科技攻关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点研究课题。他致力于将前沿科技转化为临床应用,创立中国神经医学创新转化联盟,率先获得了国家首张“人工智能+治疗”三类医疗器械证,为神经外科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颅内动脉瘤的研究与诊治方面,张鸿祺牵头组织全国多家单位开展“中国颅内动脉瘤计划”,针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规范治疗和未破裂动脉瘤出血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指南和规范,为提高我国动脉瘤治疗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探索出的全程“冷静”急诊处理模式,通过急诊镇静、超早期动脉瘤处理和低温脑保护等技术创新,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死亡率显著降低,成功经验在全国推广。

精心育人 传承医学薪火

12.jpg

张鸿祺注重人才培养,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神经外科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建立了完善的神经外科专科医生培训及继续教育体系。他通过研究生、进修生等培训方式,培养了 1000 多位神经外科和神经介入医师,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许多医生已成为了当地脑血管病外科临床和科研的领军人才。

他积极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搭建起广泛的学术合作网络,显著扩大了中国学者在国际神经外科领域的学术影响力,为我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国际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两届主任委员的 7 年间,促进了神经介入在我国的迅速普及和健康成长,从业人数由原来的1000余人增长到5000余人。

情系公益 彰显医者仁心

13.jpg

张鸿祺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率队参加汶川地震救援,承担北京奥运会医疗保障工作,展现了医者的大爱与担当。他远赴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进行医疗援助,完成大量手术和介入治疗,创造了多项当地医疗历史上的第一,并为特多的神经科学专业初步建立了培训体系,赢得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誉。

近年来,他借助新媒体传播平台,积极投身于医学健康科普事业,与央视协同制作并发布了神经介入医学的专业纪录片《脑海脉动》,累计触达近一亿多人群,取得了较好的传播和科普效果。荣获纽约市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

张鸿祺政治素质过硬,工作业绩突出,学术影响力广泛,是神经外科领域的杰出代表。曾获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年度奖、北京市“十百千”卫生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北京市先进工作者、首都健康卫士、北京优秀教师、国家百千万人才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