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官方网站!

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Neurological Disorders

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China International Neuroscience Institute

宣武医院神经外科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Xuanwu Hospital

科室新闻

科室新闻|第二十二届中国脑血管病论坛暨第三届全国神经介入继续教育大会圆满落幕

来源:神经外科 发布时间:2025-04-22 13:51:34
字号:
浏览次数:

第二十二届中国脑血管论坛暨第三届全国神经介入继续教育大会于4月18日-20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吸引了国内300多家医院/科研机构等单位参与,千余名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放射科、介入科、病理科、影像科等相关科室的专家学者现场参会。本次会议围绕脑血管病基础与临床研究、介入和外科手术技术的最新进展、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探索以及多学科协作、人工智能等热点议题,开展深入的学术讨论和经验分享。

15.jpg

会议开幕式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张鸿祺教授主持,他简要介绍了本次会议在AI人工智能、3D可视化等方向的创新点与亮点,希望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各位同道能协同奋斗,取得更多创新转化的硕果。

16.jpg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赵国光院长为本次大会致辞,他首先对每位参与我国脑血管领域研究的专家表示感谢,各位专家的支持与指导,切实推动了我国脑血管病领域的进展和基层人才培养。同时,赵院长也表示今年脑科学、类脑指南正式公布,脑机接口、脑电记录、脊髓背侧刺激等多项新技术被写入指南,这些新技术为脑卒中慢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希望未来能够有更深入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17.jpg

01 主旨演讲

八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围绕脑血管病及相关神经介入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18.jpg

主旨演讲第一节由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李铁林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德智教授、河南省人民医院李天晓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赵性泉教授主持。

19.jpg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赵国光教授以“大脑的读与写:脑机接口与神经诊疗技术的未来”为题,介绍了脑机接口的发展进程与其在临床应用中的进展、挑战及未来探索方向。

20.jpg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张谦教授分享了“未破裂动静脉畸形外科治疗探讨”,结合王硕教授团队研究成果,深入解析了未破裂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策略、手术风险评估及未来研究方向。

21.jpg

英国剑桥大学Hugh Markus教授以国际视野讲述“后循环卒中介入治疗的未来——医生的观点”,借助多个既往研究,分享关于后循环卒中研究的观点与建议。

22.jpg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陈高教授介绍了高血压脑出血的流行病学、开颅手术和微创治疗的全球研究现状、以及基底节小血肿微创治疗多中心RCT研究和机器人AI辅助脑出血精准微创外科干预多中心RCT研究等中国的相关研究进展,并总结了微创治疗脑出血的机遇和挑战。

23.jpg

主旨演讲第二节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吴中学教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鼓楼医院杭春华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马青峰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王东海教授主持。

24.jpg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焦力群教授阐述了“基于数据的临床研究和学科发展”,聚焦于脑血管疾病研究数据应用的发展,强调数据的重要性,分享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

25.jpg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刘仁玉教授分享了“卒中院前护理:障碍和解决方案”,强调了院前急救科普的重要性,介绍了团队在该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展示了团队的工作成果。

26.jpg

首都医科大学吉训明教授汇报了“国家脑卒中防治与百万减残新进展”,从3个方面展现了我国在脑卒中防治领域的努力与成果,同时也分析现存问题,表达了对于脑卒中防治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27.jpg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张鸿祺教授在“脑血管基础知识到临床应用(3D)”的报告中,借助3D大屏让与会者亲身体会3D技术应用于临床的场景,分享了3D技术应用于教学、科研等领域的多项成果。

VNS - Stroke临床试验全国启动会

卒中后神经调控治疗高峰论坛暨VNS-Stroke临床试验全国启动会,由焦力群教授主持本环节,他指出康复对于脑血管病患者非常重要,而神经调控技术为康复带来了新的希望。VNS在临床中展现出显著的潜力,此次正式启动该研究试验,是中国卒中研究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值得见证的历史时刻。随后参与单位代表上台进行启动仪式,标志着本次全国多中心试验正式启动。

28.jpg

“神介菁英计划”正式启动

会议期间JNIS中文版“神介菁英计划”启动仪式成功举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洪韬教授、张鸿祺教授为本环节致辞。他们均强调了中国在该期刊投稿中的领先地位,并提到建立中国审稿团队的重要性,同时感谢众位参与专家,鼓励年轻医生通过平台学习和成长。

启动仪式由13位教授共同开启,标志着神经介入领域人才培养迈入新阶段。

29.jpg

神经介入医师手术大赛

第四届中国神经介入医师手术大赛启动,旨在推动神经介入教育和专业发展。过去三年,活动吸引了全国上万名医生参与,促进了医师梯队建设。

焦力群教授为本次大赛启动环节致辞,他强调了脑血管神经介入的重要性以及对基层人才建设的支持,并为全国评委主席许璟教授颁发聘书。随后,焦力群教授与许璟教授共同为本次大赛8大赛区评委颁发聘书,正式开启了这一重要赛事。

30.jpg

31.jpg

科普分享

32.jpg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浙江医院万曙教授在科普环节中通过孙铱的诊疗故事,分享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医患沟通的方法,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疾病和治疗方案,帮助患者理解并做出决策。同时,他强调了科普的重要性,提倡用正能量和有温度的方式与患者交流。

33.jpg

张鸿祺教授在活动中为参与“脑海脉动”纪录片的人员颁发证书,表彰他们在神经介入科普教育方面的贡献,鼓励更多专业人士参与科普工作。

02 主会场定调 分会场深耕 多维赋能脑血管病诊疗

本次全体大会汇聚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对脑血管病的前沿热点进行了提纲挈领的主旨报告,随后进行的多个不同主题分论坛,对主题演讲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剖析和探讨,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进一步推动了我国脑血管病及神经介入领域的发展。

“人脑”大战“AI大模型”!脑血管病诊疗巅峰对决

“人脑”大战“AI大模型”分论坛上演了一场AI医生与人类医生别开生面的巅峰对决!

34.jpg

Deepseek、豆包、39AI三个AI大模型和人类医生针对同一个动脉瘤病例进行分析诊断并给出治疗方案。

组合1.jpg

比赛评委、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史怀璋点评认为,AI医生与人类医生各有千秋,可以很好地互补。

37.jpg

论坛主席、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张鸿祺分析说:虽然今天采用的AI模型逻辑还值得商榷,但人工智能肯定会越来越强大,它的迭代能力和吸收新的知识能力远远比人要强的多。

健康科普与传播分论坛

38.jpg

39.jpg

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大鹏:做好医学科普的⽅法探讨。

40.jpg

航天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薛晓艳教授分享了重症医生的科普实战。

41.jpg

圆桌讨论环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徐楠、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大鹏老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刘仁玉教授、《脑海脉动》纪录片总导演沈华女士、浙江医院神经外科万曙教授、航天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薛晓艳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皮肤科张文鹤(仙鹤大叔)、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何川教授、吴浩教授、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赵静教授就医疗科普的意义、方向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脑卒中防治与百万减残工程

吉训明院士在主旨演讲中介绍了脑卒中防治与百万减残的进展,以及未来的工作方向和重点。针对这些工作目标,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技术、急性卒中介入治疗技术和神经介入新技术等分会场的内容设置针对基层医生群体、推动技术下沉,从而为加速实现“健康中国345”目标贡献力量。

42.jpg

43.jpg

44.jpg

45.jpg

创新与转化

46.jpg

分会场:CNT创新与转化论坛

脑血管基础知识到临床应用(3D)

47.jpg

48.jpg

分会场:3D解剖与手术演播厅、DAIS-从解剖到治疗复杂病例讨论

出血/缺血性脑血管病结构病变

49.jpg

50.jpg

51.jpg

52.jpg

53.jpg

54.jpg

55.jpg

56.jpg

57.jpg

分会场:动脉瘤、AVM、DAVF、蛛网膜下腔出血、海绵状血管畸形、AIS取栓专题、颅内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慢性闭塞血运重建等。

脑出血临床研究

58.jpg

59.jpg

分会场:脑出血、CSDH(慢性硬膜下血肿)

03 特色专题:创新形式赋能学术交流

60.jpg

61.jpg

脑血管胚胎发育与解剖变异学习班

62.jpg

宣武同学会分论坛

63.jpg

春耕

64.jpg

神介骑士论坛

65.jpg

临床研究学术菁英进阶计划-JNIS中文版

66.jpg

护理论坛

67.jpg

医学可视化研讨会

各学术版块精华速递,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