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新闻
科室新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Yasargil显微外科训练中心超显微外科/静脉外科培训班圆满落幕
3月13日至15日,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Yasargil 显微外科训练中心主办的“超显微外科/静脉外科培训班”成功举办。本次培训班聚焦直径0.8mm以下的超显微吻合技术,特别是低张力循环系统的淋巴系统和静脉系统吻合技术的前沿发展,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8位医生参加。
聚焦前沿,推动技术培训
培训班旨在为显微外科领域注入新活力,提供扎实有效的培训基础。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张鸿祺主任医师在开班致辞中回顾了半个多世纪前Yasargil教授成功完成直径1-2mm的脑动脉搭桥带动神经外科进入显微神经外科新时代,强调了更精细的超显微技术是神经外科医生应该努力的方向,而在实验室的技术培训是行之有效的训练方式,但其具体应用的场景及适应症仍有待于科学的临床研究挖掘。
理论实践结合,内容丰富多彩
培训班采用理论授课与实操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在理论授课环节,多位专家学者围绕超显微外科和静脉外科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精彩分享:
马妍主任医师 系统回顾了超显微吻合技术的发展历史和技术沿革。
魏翠柏主任医师 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与影像评估技术。
陈健主任医师 详细讲解了脑静脉的解剖结构及静脉性疾病的诊断方法。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手显微外科的周喆刚主任医师与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林静辉主任医师在线上分别分享了超显微技术在淋巴水肿和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中的操作要点与技巧以及神经外科临床经验。
最后张智萍医生 详细演示了大鼠腹腔静脉分离与吻合操作技术。
实操训练,提升技能
在实操训练环节,学员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在授课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大鼠静脉分离、端端吻合、淋巴管分离、淋巴管-静脉吻合等显微及超显微操作。通过实践操作,学员们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更提升了实际操作技能,为今后开展相关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收获颇丰,意义深远
本次培训班为全国显微外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技术体验和交流平台,对于推动神经外科届超显微外科和静脉外科技术的培训具有重要意义。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培训,不仅学习了先进的理念、精进了超显微技术,更开拓了视野,促进了理性思考,收获颇丰。
关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Yasargil 显微外科训练中心
显微外科技术是显微神经外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显微外科技术是神经外科医生培养的必修课,2001年,在Yasargil教授的倡导下,凌锋教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创办了“Yasargil显微外科培训中心”,配备专业的训练显微镜,精心设计系统的训练课程。中心成立至今,培训人数达570余名神经外科医生,这些医生如今已成为我国神经外科事业的中流砥柱。目前培训中心为具备不同显微操作基础的学员分别设立了为期1个月短训培训课程和为期4个月的长期培训课程,针对不同的临床应用场景,有针对性的提供活体动物显微及超显微技术培训。
报名请联系 张老师 1391171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