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破局•思变•赋能•致远: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25年度医教研工作会圆满召开
医教研工作会
3月7日至8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召开2025年医教研工作会。院党委书记管仲军、党委副书记、院长赵国光等全体院领导与中层干部和人才骨干共聚一堂,围绕医院在新形势下的发展现状与机遇展开深入研讨,积极探索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会议由管仲军主持。
主旨报告环节,医院特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何韵,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北京中关村学院科研中心主任夏欢欢作专题报告。
何韵以《以学科建设为导向 抓实医院绩效管理》为题,深入剖析了学科建设的核心内涵,强调医院绩效管理应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他从目标设定、激励机制、考核体系等多个维度展开分析,深入浅出,诙谐幽默地将学科建设、医院发展与绩效考核用实践案例有机融合在一起,以学科建设的“三个建设、三个提升”为指引,道出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学术能力的关键,强调了以学科建设为导向抓实医院绩效管理,从而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和有效路径。
夏欢欢在《人工智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的报告中,以近期备受关注的DeepSeek为例,详细阐述了大语言模型的缩放定律及其发展历程。他指出,AI技术的快速发展显著降低了计算成本,为医学等领域的科学智能化提供了坚实基础,对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与会者围绕人工智能的未来前景展开深入探讨,并表达了与研究院进一步合作的期待。
工作部署环节,常务副院长唐毅就医疗工作及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建设作专题部署。他以问题为导向,针对医政管理、国家医学中心等2025年重点工作进行详细规划,讨论了提升床位使用效能、提高手术室使用效率、关键结构空间优化、提升护理人员全面技能等专题,明确改进方向。同时就进一步加强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的内涵建设,提升医院在神经疾病领域的影响力等工作进行了详尽部署。
党委专职副书记卢洁围绕教育教学和人才工作作部署。她从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培养、住培基地管理、继续教育、教研室评估及数智化医学教育六个方面展开分析,并结合高层次人才队伍结构现状,提出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搭建人才成长平台、夯实博士后科研力量、提升人才综合管理能力四方面举措,以期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副院长郝峻巍对科研与医工工作进行了部署。他提出了医院在学科建设、高质量论文产出、科研项目申报与管理、科技奖项申报以及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具体目标,强调了各领域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同时,他还针对医用耗材管控、设备使用效率等关键工作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措施。
副院长洪韬作医保、后勤、财务工作部署。围绕北京市医保政策、安全生产等工作进行详细解读和提示,以政策分析和展望为纲、以问题为导向,明确了年度工作重点,细化工作路径。
副院长焦力群就智慧化建设与创新转化工作作部署。他对医院临床试验及创新转化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未来发展举措。他结合人工智能发展趋势,针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现状,在构建专病数据库、夯实数据底座等方面部署智慧化工作。
分组讨论环节,与会者围绕绩效考核与高质量发展、智慧医院建设、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并汇报了讨论成果与心得体会。
管仲军做专题工作报告。报告主题是清醒、清楚、清晰、清明:坚定历史自信与主动,党建引领保障、文化内驱赋能、管理激励规范“三管齐下”,全力完成2025年工作任务并取得成效,为规划好“十五五”乃至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管仲军以“什么是高质量党建?”为切入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论述摘编》,分析了公立医院发展所处的环境与时代要求,明确了公立医院的功能使命和发展方向。他从结构-过程-结果视角分析了研究型医院、现代化医学中心的内涵与外延,做出了医院迈入新阶段新征程的重要判断。报告要求全体干部人才准确把握当下五年对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必须清醒我们是谁、我们在哪儿,更加坚定自信,保持定力;必须清楚我们干啥、我们怎么干,更加团结协作、开放办院;必须清晰我们的目标任务、步骤路径,更加增强活力、团结奋斗;必须清明我们的关系,通过党建引领保障、文化内驱赋能、管理激励规范,营造浓厚的创新生态,通过制度改革、制度创新、制度执行、制度保障,推动高质量建设“六个宣医”。
在报告中,管仲军深入分析了我院与国际一流医院之间的差距,指出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可能长期存在。在此基础上,要求全体干部人才把握好“十个维度”,处理好“六个关系”,珍惜“五个优势”,推动“两个加快”,一步一个脚印得落实好“三个阶段、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最后他聚焦2025年主要工作和目标,提出了明确工作职责,形成顶层创新;强化党建引领保障,推动融合创新;提出文化内驱赋能,激发珍惜创新;用好管理激励规范,促进协同创新的实施路径,号召全体与会人员共同思考、共同探索、共同努力,团结奋斗!
赵国光以“破局、思辨、赋能、致远”为主线进行医院工作部署,从国家层面和北京市层面传达了2025年卫生健康工作精神。全面剖析了我院现存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围绕医院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破局求变的关键环节,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分析了7个重要建设方面,包括:高水平建设国家医学中心、打造人民满意的医院、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提升医疗服务效能与质量、拓展科技创新研发局面、实施“人工智能+”智慧医院建设以及推动人才梯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赵国光强调作为国家“双中心”承载单位,医院应全面落实国家医学中心十大功能任务,做好雄安宣武医院、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动医院原研转化创新,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同时,医院应持续加强医院诊疗能力与品牌实力,在提升服务效率、创新服务模式等方面持续发力。坚持以患者需求为中心,以患者诊疗需求为本,以医学原研探索与创新为己任,持续提升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在院区和床位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医院应该积极探索“全院一张床”管理模式,优化“术前诊断和术后康复”流程,并加强互联网诊疗服务,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效能。此外,医院应对标国际前沿科技成就和进展,通过建设联合实验室、医企协同创新、孵化器合作、建设概念验证中心等方式,开拓医院科技创新新局面。
赵国光指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场景深度融合至关重要,各系统要做好顶层设计,进行全面部署,聚焦各环节、各流程的难点、痛点,以“人工智能+”赋能医学科技创新,提升医疗服务效能、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落实精益管理,实现智慧医院建设。他提出医院应以服务学科、突出重点、丰富内涵为重点,以精细化管理赋能科学管理,以绩效考核带动学科建设,以人才梯队储能战略发展,“全院一盘棋”为建设高质量国家级医学中心而奋斗。
会上,赵国光代表医院分别与外科、内科、平台、门诊、医技、科研科室代表现场签订《2025年度科室绩效考核任务书》。
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通过本次工作会议,全体干部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紧紧围绕医院“1+2+3”发展新格局,以创新为驱动、以问题为导向,以守护人民健康为己任,以推动医学进步为追求,直面挑战、突破瓶颈、接续奋斗、团结协同,确保2025年医院重点任务落实落地落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