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介绍
神经病学--睡眠专业介绍
一、 专业介绍
专业基本情况: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睡眠专业是国内领先的睡眠医学诊疗与研究中心,睡眠专科是国内成立最早的睡眠中心之一,依托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和国家老年疾病临床研究中心,由睡眠病房、睡眠监测室,睡眠门诊组成的标准化睡眠疾病诊疗中心。致力于睡眠障碍、发作性睡病等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工作,打造国际一流的睡眠医学中心”。
睡眠中心开展整夜视频多导睡眠监测、家庭睡眠呼吸筛查、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清醒维持试验、压力滴定等检查以满足成人及儿童各种睡眠疾病的诊断与评估;开展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包括生物反馈、经颅磁刺激、经颅交流电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等神经调控治疗项目,睡眠中心的门诊诊疗病种包括但不限于具有神经学科特色的睡眠障碍专科门诊、发作性睡病、不宁腿综合征专病等睡眠相关门诊、专家门诊和特需门诊;在睡眠障碍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科研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以神经睡眠为特色的多学科全面发展的睡眠中心。20多年宣武医院睡眠中心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睡眠专业医师及技术员,这些人在睡眠医学领域都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团队介绍
睡眠专科以詹淑琴教授为学术带头人,有一批高水平的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研能力。其临床团队共有博导2人、硕导3人;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 1 名,技术员2名。团队成员均有GCP资质、证书及相关经验。
三、 开展业务及定位
学科特色:
神经内科睡眠专科的学科特色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该专业组建立了专门的睡眠专科病房,为睡眠患者制定了专业的临床诊疗路径并在全国得到推广,;其次,睡眠检查中心配备了与国际接轨的先进的睡眠监测设备及检测技术,包括整夜视频多导睡眠监测(vPSG)、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LST)、清醒维持试验(WMT)以及家庭睡眠呼吸监测(HSAT)、系统量表评估,为患者提供全面的睡眠及相关疾病的评估服务;此外,睡眠疾病治疗中心提供多种治疗手段,如CBTi(认知行为治疗)、神经调控治疗和MDT(多学科综合治疗),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睡眠培训考试基地致力于标准化睡眠专科医师和技师建设,为睡眠医学领域培养专业人才;最后,睡眠临床研究室进行信息采集标准化和数据分析,推动睡眠医学的科研进展。这些特色共同构成了神经内科睡眠专业组在睡眠障碍领域的全面服务和科研能力。
开展GCP项目能力及优势: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睡眠专业以詹淑琴教授为学术带头人,先后获得药监局的药物临床试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三项资质备案。随着近20年的不断发展,至今完成药物临床试验20余项,I类创新药临床试验7项,试验分期涵盖I期-IV期临床试验,其中牵头5项药物临床试验中3项国际药物临床试验中国区牵头,该项目适应症为罕见病中发作性睡病的国际创新I类药物临床试验,也是目前针对食欲素受体2激动剂的有效药物,预期将在2026年上市;参与国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10余项,适应症包括失眠症、睡眠障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有1项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四、服务与支撑
神经内科睡眠团队作为国内成立最早的睡眠中心之一,能全方位诊治成人及儿童各种睡眠疾病,尤其对疑难病例及罕见病的诊治,取得丰硕的成果:1、提出觉醒后肌张力障碍概念 2、睡眠节律运动障碍伴变异型不宁腿综合征3、致死性家族性失眠 4、伴猝倒中枢性嗜睡的尼曼匹克氏病;5 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伴睡行症、睡眠相关摄食障碍;6、发作性睡病的精神障碍共病7、遗传性神经纤维继发发作性睡病,8、丘脑亚核与中枢性嗜睡障碍。
睡眠专科在科研领域收获颇丰,获得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多项。重点研究领域包括失眠发生机制及干预研究、快速眼球运动睡眠及相关疾病发病机制及临床研究。发作性睡病及中枢性嗜睡的发病机制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宣武医院睡眠专业先后与武田中国、卫材中国、正大天晴、京新药业等10余家医药企业合作,未来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也期待与国内外医药企业及医疗机构同仁建立更为深入合作。
五、主要研究者及研究人员介绍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美国哈佛医学院访问学者,世界睡眠协会会员(WSS),美国睡眠医学协会会员(AASM)。
研究方向
快速眼球运动睡眠及相关疾病发病机制及临床研究。发作性睡病及中枢性嗜睡的发病机制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承担试验
牵头5项药物临床试验,其中3项国际药物临床试验中国区牵头,参与10余项药物临床试验,1项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承担课题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帕金森病伴RBD的分子机制研究”及“发作性睡病伴发RBD及认知障碍的分子机制研究”等,作为分中心负责人参加国家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抑郁症的前瞻性临床队列研究”;科技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睡眠-觉醒障碍防治技术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帕金森相关疾病早期诊断及精准治疗研究》,科技部十二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也是北京市脑计划重点项目 “睡眠障碍导致认知损害”子课题负责人,北京市首发基金重点项目市级科研课题研究,中国睡眠研究会专项基金“发作性睡病临床表型及相关生物标记物多中心研究”。
社会任职
中国睡眠研究会副理事长
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发作性睡病协作组组长
中国罕见病协会发作性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心理与行为医学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睡眠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神经组副组长
中国老年学会和老年医学会理事,中国老年学会和老年医学会睡眠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神经变性疾病与睡眠学组组长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睡眠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睡眠障碍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担任《世界睡眠医学杂志》,《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编委;《神经病学》第二、三版编委,《睡眠医学》第一、二版编委。担任Sleep,Sleep Medicine,Nature and Science of Sleep,Sleep and Breathing,Psychiatry Research,Depression and Anxiety等期刊审稿专家,参加撰写专著10部,作为中国睡眠障碍疾病指南制定专家组成员参加和撰写指南共识20部,国际指南2部,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其中SCI论文53余篇。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神经内科神经电生理专科主任,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博士后。
从事睡眠障碍、癫痫、临床神经电生理、认知神经科学等临床和研究工作十余年。
承担试验
参与多项临床药物试验。
主要专业方向
各类睡眠障碍、癫痫、神经认知障碍等相关疾病。
承担课题
主持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课题1项,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主持及参与省部级项目多项。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Sleep、Brain stimulation、IEEE J Biomed Health Inform等杂志发表SCI文章及中文核心期刊30余篇。2022年获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社会任职
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系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睡眠研究会医学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组委员
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生理与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
睡眠医学、神经病学。
承担试验
主持:Magele-10经颅磁刺激仪治疗慢性失眠障碍的随机、双盲、安慰对照研究。
参与:1、YZJ-1139片治疗原发性慢性失眠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2、EVT201三期药物观察临床试验,3、评价琥珀酸多西拉敏片治疗短期失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III 期临床试验,4、盐酸曲唑酮片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5、评价索安非托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白天过度思睡(ED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及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案编号:索安非托-OSA-3 (TBD))
承担课题
主持:中国睡眠研究会项目“阿戈美拉汀治疗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的临床研究”2019-2020年
参与:科技部项目“睡眠-觉醒障碍预警和诊疗体系研究”,2021年12月-2024年11月,编号:2021YFC2501400,课题一:“睡眠-觉醒障碍队列建立及预警体系研究”
荣誉奖项
1、2009年参与完成的课题“缺血性中风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临床研究”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2、参与完成的“神经病学网络视频公开课课程与课件建设”获2017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成果奖二等奖。
社会任职
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
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
中国睡眠研究会极端环境与睡眠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促进会睡眠医学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基层专家委员会委员
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睡眠障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