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中心

专业介绍

血液科专业介绍

发布时间:2025-01-23 浏览次数:
字号:

一、 专业介绍

图片16.jpg

专业基本情况: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液科前身是1960年内科成立的血液病专业组,1980年血液科正式成立,1983年开始承担首都医科大学的教学任务。1991年开展第一例自体骨髓移植,1996年开展第一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细胞。2006年获批博士研究生培养点,2008年获批药物临床试验基地,是北京地区血液病学第二阶段住院医师考核主考单位。血液科血液科门诊、普通病房、移植病房、血液科实验室四个功能单元组成。血液科门诊和病房常年接诊和收治各种常见、罕见、疑难危重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亚专科齐全,常规开展化疗、免疫治疗(包括CAR-T细胞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工作,团队临床经验丰富、治疗理念领先,拥有较大宗的疾病队列。血液科实验室可以高质量完成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性、分子生物学检测,保障患者的精准诊断和疗效评价。近年来,依托宣武医院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优势,血液科逐渐在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OEMS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骨髓衰竭性疾病、老年髓系肿瘤等疾病的诊治中形成科室特色。

二、研究团队介绍

医生 11名: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2名;博士10名,硕士1名;全员获得国家级GCP证书;实验室技术人员5名;主管技师5名;博士1名,硕士2名,全员获得院级GCP证书;护士17名,主管护师3名,硕士1名,全员获得院级GCP证书。

三、 开展业务及定位

宣武医院血液科是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基地,2008年获批临床药理基地。医生护士全员接受GCP培训,医生团队均获得国家级GCP证书。科室设立2名临床研究专管员,负责临床研究项目推进、协调和质控管理等。

血液科临床综合实力强,每年接诊大量疑难危重患者,临床评估全面,治疗过程完整,失访率低。拥有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OEMS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等较大宗的疾病队列,既往及目前承接涉及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继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OEMS综合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骨髓增殖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多项药物临床试验,承接病种齐全,病源丰富,团队业务能力强,可以保障临床研究的顺利开展。

已参与/牵头GCP试验:

图片17.jpg

已开展的IIT:

图片18.jpg

四、服务与支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液科依托宣武医院神经学科和老年学科的优势,发展相关血液系统疾病,聚焦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OEMS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骨髓衰竭性疾病、老年髓系肿瘤等,目前已经积累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OEMS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等疾病的较大宗疾病队列,

其中血液科在POEMS综合征治疗方面,首次提出硼替佐米联合环磷酰胺地塞米松诱导治疗4疗程后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提高缓解率,早期改善神经症状,减少移植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无病生存,并总结出宣武经验根据治疗后VEGF缓解情况和ONLS神经症状改善建立POEMS综合征预后模型。

宣武医院血液科多年来致力于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研究,积累了大量宝贵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在化疗方案和新型靶向药物应用方面,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治疗思路,力求在治疗的同时减少副作用,并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本中心进行了开放、单臂、单中心的临床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将伊布替尼与传统HD-MTX及利妥昔单抗结合应用于PCNS DLBCL初治患者,并应用塞替派预处理后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该方案在提高疗效和改善患者生存期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并且在国内外多个学术会议上进行了报告,受到广泛关注和讨论。

血液科拥有独立的血液科实验室和基础实验室平台,可以开展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术(血液肿瘤筛查,中枢神经肿瘤筛查,淋巴细胞精细亚群,细胞因子,PNH克隆,NK细胞活性,血小板膜糖蛋白及活化聚集检测,脑脊液淋巴瘤筛查,脑脊液淋巴精细亚群,脑脊液细胞因子)、分子生物学(白血病融合基因,血液肿瘤NGS,红细胞增多症基因筛查,RNA-seq,STR-PCR等)、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等常见的血液科实验室检查项目。

血液科近3年发表论文30篇,其中SCI 13篇,专著2部;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项,其他课题5项,科研经费约220万。

五、主要研究者及研究人员介绍

图片19.jpg

孙婉玲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血液科学科带头人,内科教研室主任,内科基地教学主任,内科第二党支部书记,首都医科大学血液病学系副主任,北京协和医院博士后,奥地利茵斯布鲁克医科大学博士后,美国国立卫生院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浆细胞疾病,骨髓衰竭性疾病,2010年内科系统首个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1年内科系统首个获批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2015年获得全国首批百名“住院医师心中好老师”称号,2024年获首都医科大学教学奖,负责一门阶平班课程、一门研究生课程。

承担课题

1.骨髓衰竭综合征中炎性细胞因子与造血干细胞衰老的关系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重点课题)

2.参与1期药物临床试验2项

3.主持国际多中心3期药物临床试验1项

4.正在申报国际多中心3期药物临床试验1项

5.国内多中心1期药物临床试验1项

6.主持IIT研究2项

7.正在申报IIT研究2项

图片20.jpg

图片21.jpg

惠吴函

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雄安宣武医院血液科执行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

骨髓增殖性疾病的临床与基础

社会任职

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血液专委会青委常委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细胞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整合医学学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美国纽约西奈山医学院访问学者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社部留学基金等课题项目

主持1项国际多中心GCP项目

1项国内多中心II/III期GCP

1项国内多中心III期GCP

主持IIT研究1项

图片92.jpg

图片23.jpg

胡蓉华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主要研究方向

老年恶性血液肿瘤的诊治

社会任职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免疫病理与实验医学系 访问学者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白血病分会 委员

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北京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

主持并参与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自然及北京市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

承担课题

1.冬凌草联合西药治疗老年MDS/AML及与DNMT3A R882突变关系的临床研究(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2.主持1项国际多中心Ib/II期GCP项目

3.参与1项国际多中心III期GCP

4.主持IIT研究1项

图片24.jpg

图片25.jpg

郭轶先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恶性血液病诊治,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造血干细胞移植

社会任职

北京市围手术期学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中西医血液学会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委员

承担课题

1.CD47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中的表达及BTK类药物调控机制研究(首都医科大学, 本科生创新项目)

2.基于电子学习平台的跨学科团队教学模式下的内科住院医师胜任力提升研究(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3.临床医学专业阶平班《临床治疗学》课程体系建设及实施(首都医科大学,重点课题)

4.主持1项国内多中心GCP

5.参与1项国际多中心GCP

6.参与2项国内多中心GCP

图片26.jpg

图片27.jpg

倪静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

造血干细胞移植,髓系肿瘤

社会任职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分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MDS/MPN分会委员

中西医结合委再生医学全国专业组成员

承担课题

1. 基于代谢特征探讨NAMPT抑制剂增强伊布替尼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疗效的机制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 内质网应激的CLL 细胞释放富含miR-150-5p 外泌体通过SOCS1-STAT3 通路介导巨噬细胞向M2 极化的机制研究,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