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介绍
麻醉专业介绍
一、 专业介绍
专业基本情况: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麻醉手术科目前拥有现代化手术间42间,包括中心手术室、INI手术室、功能神外手术室、核磁术间、无痛胃肠镜术间等,年麻醉例次超4万例次。学科在老年麻醉、危重症管理等临床工作中具有专业性的临床实践水平,老年患者麻醉占比约40%,ASA≥Ⅲ级的危重症患者高达21.0%,围术期死亡率低于1%,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5%。
在老年人麻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近五年发表SCI论著50余篇,国内核心期刊论著150余篇。科室主任王天龙教授2012年创建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老年人麻醉学组并连续担任三届学组组长(2012-2023),创办老年麻醉与围手术期管理病例云查房项目,受众超过300万人次。作为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单位,近五年牵头制定了《中国成人患者围手术期液体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5版)》、《中国加速术后康复临床实践指南(2018版/2021版)》、《中国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管理指导意见(2020版)》、《中国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脑健康多学科专家共识》以及《高龄患者脊柱融合术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专家共识》等多部指南及专家共识,2024年由王天龙教授提出的“精准多模式镇痛”、“全麻下多模式脑监测”被国家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中国首创临床医学名词,被誉为中国老年麻醉的引领者与实践者。
二、研究团队介绍
麻醉手术团队技术力量雄厚,人员培养梯队合理。其中,麻醉医师共92人,其中主任医师6人、副主任医师24人、主治医师39人、住院医师23人,硕士以上学历占比98%,博士学位占比42%;护理团队158人,其中主任护师 1人、副主任护师 1人、主管护师 26人、护师 115人、护士 19人;硕士 4人、在读硕士研究生 7人、本科 138人、专科 9人。本专业团队是一个专业技术能力和科研教学能力极强的医教研团队。
三、开展业务及定位
依托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宣武医院)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临床药理试验基地),王天龙教授带领团队开展多项IIT及GCP临床研究,目前新获及在研课题22项,牵头多中心临床研究、临床药物试验,包括“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III期临床实验,评价右酮洛芬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术后急性中重度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III期临床研究评价劳拉西泮注射液用于麻醉前给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长效罗哌卡因注射液用于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切口镇痛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剂量探索I期临床研究”。2021-2024年度宣武医院IIT项目申请&通过科学性审查全院排名第3(18项),2024年度宣武医院临床多中心研究排名第2。在本专业团队的不懈努力下,2023年,以势不可挡的劲头冲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STEM排名全国第六名,实现了学科发展质的飞跃。
四、服务与支撑
(一)科研与学术实力
领头人王天龙教授带领本专业团队在围手术期脑健康、脆弱脏器功能保护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大量、深入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发表SCI论文100多篇,核心论文超过400余篇,其中,2022年刊出的原创研究“Orthopedic Surgery Causes Gut Microbiome Dysbiosis and Intestinal Barrier Dysfunction in Prodromal Alzheimer Disease Patients: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发表于外科学顶刊Annal Surgery(IF 13.78)杂志,研究关注术前已经合并认知功能损害的老年患者在经历外科麻醉打击后微生物-肠道-大脑轴交互作用致认知功能进一步恶化的潜在机制,以指引麻醉医生改进此类老年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方案,避免加剧麻醉和外科对临床前期阿尔兹海默症老年患者的认知恶化进程。为了实现研究到临床的技术推广,王天龙教授牵头发布中国老年麻醉相关指南/共识11部,撰写中国老年麻醉相关述评19篇。
科研基金与项目方面,本专业团队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包括2024年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科技部国家医学研究中心后补助经费项目、吴阶平基金会创新研究基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汇智人才计划、北京市属医学科研院所公益发展改革试点项目、北京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累计经费超过1500万元。同时,团队获批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量达70余项,其中“基于人脸识别的药品耗材信息管理信息核查分析下系统及设备”、“AI辅助脑电小波分析技术的围手术期脑缺血早期预警定量评估监测可穿戴设备的研发”已获准专利转化,转化金额共计350万元。
(二)科室配备的检查项目、实验室相关开展项目等
本专业团队拥有非常完善的医疗监护设备。每个手术间配备4台以上微量注射泵以及BIS监护仪、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仪、体温监测和保温系统、目标导向液体管理监测系统。拥有各种可视化气道设备、便携式超声和经食道心脏超声、自体血回收技术系统、近红外光谱无创脑氧饱和度监测仪。术中可进行快速血气分析、血栓弹力血流图、通过全自动床旁快速免疫分析仪进行心功能标志物的监测,如NT-proBNP等。还拥有微创连续心输出量监护仪、连续无创血压及功能性血流动力学监护仪、经皮组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监护设备、TOF仪、闭环靶控药物输注系统等。不仅为脆弱脑功能患者和老年、危重患者进行高质量的麻醉管理提供了保障,而且为科研工作也提供了良好的工具。
五、主要研究者及研究人员介绍
王天龙 教授
研究方向
围术期脆弱脏器功能保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承担试验
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III期临床实验,评价右酮洛芬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术后急性中重度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III期临床研究评价劳拉西泮注射液用于麻醉前给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长效罗哌卡因注射液用于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切口镇痛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剂量探索I期临床研究
承担课题
2009年北京市科委研究项目:合并脑血管病变老年病人围术期心功能保护的规范化研究 15,0000元 Z09050700620903,批号:2008-1007;
2010首医基临课题 8,0000元
2011年卫生部公益研究基金(健康中国2020计划):中国老年人评估与医疗服务模式研究与推广: 201002011,2235万元;麻醉可用:175万元
2012年吴阶平基金会项目-负责人:七氟醚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围术期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15万元,编号:320.6700.1160。
2012年首都医学发展专项:颈内内膜剥脱术期间围术期心脑共保护研究 编号:首发2011-2001-03 58万元。
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任基金:LPS致老龄大鼠星星胶质细胞(NF)-kappaB信号通路激活、拮抗对海马神经元认知凋亡的影响;编号:81241096,10万元
2013年吴阶平基金会项目-负责人:乌司他丁对老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NF-κB通路及神经元突触蛋白的影响,编号:303-01-007-0087 可用基金:20万元。
2013年北京市215卫生高端人才-学术带头人项目-负责人(2013-2015):编号:008-0027 可用基金:90万元(每年30万元)
2015年获得北京市医管局“登封计划”支持,连续4年,每年资助23.66万元/团队/年。共计94.64万元。医院配套支持同等费用,累积支持188万元。 立项编号:DFL20150802。
2017年获得北京市卫计委“老年慢病研究计划-老年患者围术期脏器功能保护子课题项目”,2017年可用费用116万元,编号:京財社指20170026号,2017-2020,累积可用经费:450万元。
2018年获得北京市医管局“扬帆计划”临床医学重点专业-老年麻醉项目资助,资助总金额:200万元,编号:ZYLX201813.
2019年获得北京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防治老龄大鼠内毒素血症后神经炎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合作方:北京贝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金额:20万元。编号:7192079。
2019年获得北京市属医学科研院所公益发展改革试点项目:老年患者围术期综合管理方案和创新技术研究。已经批复,基金号:12110000E00046692E。基金总额:1690万元(负责人:赵国光院长,麻醉子项目500万元)。Beijing Municipal Health Commission (Jing2019-2)。
2023年获得吴阶平基金会创新研究基金(2023-2026),课题:临床前期阿尔茨海默症老年骨科患者围术期肠道菌群紊乱和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恶化对术后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金额:30万元。
2024科技部国家医学研究中心后补助经费项目:高龄外科麻醉系列关键技术,编号:303-01-001-0272-03,金额:300万元(2024-2026).英文: Post-subsidy funds for 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NO.3030-01-001-0272-03.
20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负责人。题目:早期肠道神经源性炎症介导麻醉手术应激激活脑-肠-微生物神经免疫轴性术后认知功能减退的新机制。编号:NCT 81471215,金额:49万元。
荣誉奖项
2014年被评为北京市高教委优秀共产党员
2015年被授予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百名英才”称号。
2015年获得央广健康“京城名医-金牌好医生”称号。
2016年入选“北京市十大健康卫士”提名奖
2017年入选“首都公民学习之星”称号。
2018年被评为“北京市师德先锋”【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2019年被北京市总工会评选为“北京工人先锋号”
2020年获得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获得“中国杰出麻醉医师”称号
2021年被首都精神文明办授予“中国好人榜”称号。
2023年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2024年获得“北京榜样”称号。
2024年获得北京市十大健康卫士提名奖。
2024年获得“十大医学贡献专家”称号。
社会任职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 副会长
世界麻醉医师联盟(WFSA)待遇福利委员会委员
国家老年麻醉联盟(NAGA)主席
中国研究性医院学会麻醉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首都医科大学麻醉学系 系主任
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2021-2024)
北京医学会 常务理事
《中华医学杂志》编委
《中华麻醉学杂志》副总编辑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副总编辑
《临床麻醉学杂志》副总编辑等
赵磊 教授
研究方向
老年患者围术期脆弱脑功能监测与维护,全麻药物机制,围术期大数据与风险模型建立。
承担课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北京市科委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培育计划”
荣誉奖项
首都医科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北京市西城区优秀医师
北京市215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学术骨干
北京医学会第八届“树人麻醉医师奖”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2024年度麻醉学科突出贡献青年
社会任职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青年学组副组长
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超声工作组组长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非心脏手术麻醉分会副主任委员
围术期康复分会常委
中国老年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麻醉与镇静镇痛分会委员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与镇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师协会器官移植专科医师分会常务理事
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委员会麻醉专业委员
北京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麻醉与疼痛专业委员会常委
北京围手术期医学学会输血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肿瘤学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麻醉与围术期医学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学论坛报麻醉科专家编辑委员会委员
医师报麻醉医学专栏编委会编委
北京市心脏大血管外科专业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体外循环与麻醉质控工作组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高级人才评价项目专家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评审专家
《临床麻醉学杂志》、《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青年编委
肖玮 教授
研究方向
老年患者全麻下多模式脑监测与术后转归;高龄患者多学科评估与术后转归。
承担试验
老年患者大型腹部手术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的真实世界临床研究,PI,13家分中心。
环泊酚用于大型胸科手术老年患者麻醉维持对术后谵妄及转归的影响: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Sub-PI, 7家分中心。
预防性精准多模式镇痛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成年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Sub-PI,12家分中心。
承担课题
首都医科大学基础临床课题“一氧化氮在大鼠脑过度灌注综合征脑血管自主调节的作用机制研究”(10JL21),主要完成人。2010.4-2012.4,4万。
首都医科大学教育教学改革校长基金”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联合模拟培训在留学生见习带教中的应用“(13JYIVY66)负责人 2013.12-2015.6,0.3万。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院级课题“目标导向的液体管理在小儿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负责人,2014.12-2016.12,3万。
2015年度北京市青年骨干个人项目” 目标导向的液体治疗在小儿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2014000020124G160) 负责人,5万,2015.1.1-2018.1.1。
CAA2015年中青年学术论坛“人福杯”青年麻醉学医师科研基金-动态前负荷应答指导的目标导向容量治疗对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及胎儿转归的影响(220150800005),2015.12-2017.12,负责人,3 万。
2015年人社部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 “右旋美托嘧啶在致痫灶切除术中对神经系统炎症反应及功能转归的影响”负责人,3万,2015.8-2016.8。
2017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英才培养”计划学科骨干负责人,1.5万 2017.1-2019.1.
北京市医院管理局科研培育计划 “加速脑膜瘤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的液体管理方案研究”,PX2019031,负责人,15万,2019.1-2021.1。
2021年首都医科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专项课题,0.5万,2021.01-2022.12。
2022年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基于多模式脑监测的麻醉管理对老年患者脊柱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影响,首发 2022-2-1032,2022.1-2024.12,32万。
2022年学生科研创新项目—优化加速外科康复管理对行腰椎融合术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XSKY2022220,0.5万元。
2022吴阶平医学基金会-麻醉临床研究专项科研课题——老年患者大型腹部手术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的真实世界临床研究320.6750.2022-05-6,5万元。
2023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英才计划—托举项目,4万元,2023.1-2024.12,YC20220201。
2023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教学课题 “云查房”资源库在麻醉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中的研究探索 2023xwjxgg-11 0.3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多模式脑应激调控改善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肠道微生物-脑网络”机制研究,82301440,30万元2024.1-2026.12.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 82301440)。
荣誉奖项
2013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先进个人”
2014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杏林医师奖“
2014年麻醉才俊计划全国病例总决赛“明日之星“
2014年度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优秀党员”
2016年首都医科大学中青年教师讲课基本功大赛(英文组)一等奖
2016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优秀教师
第二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职工身边的榜样提名奖
2020年首都医科大学青年教学奖
2020年医院新技术新业务一等奖——小儿神经外科手术加速康复外科路径,排名第二
2020年首都医科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2022年首都医科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23年度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优秀教师
2023年医院新技术新业务二等奖——术前预防性精准多模式镇痛用于加速腹腔镜术后急性疼痛康复,排名第一
2024年医院新技术新业务一等奖——多模式脑监测在老年患者全麻中的应用,排名第一
社会任职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青年工作组副组长 2024.11-2027.11
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青年工作组副组长 2024.11-2027.11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老年人麻醉学组副组长 2023.9-2026.9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海外讲师团成员 2013.8起
中华麻醉与围术期医学培训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 2024.7-2027.7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学组委员 2013.12-2020.9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小儿麻醉学组委员 2015.9-2018.9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创新与推广分会常务委员2022.12-2025.12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疼痛学分会全国委员 2016.10-2018.10
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老年人麻醉学组副组长 2020.7-2021.8
北京医学教育协会麻醉专科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2021.7
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老年人麻醉学学组学术秘书 2021.9-2023.8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老年外科专委会委员 2021.8-2026.8
北京医学杂志通讯编委 2021-2022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通讯编委 2024-2026
临床麻醉学杂志通讯编委 2024-2028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麻醉围术期医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 2022.10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题库建设专家2023-2026
中华麻醉与围术期医学培训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 2024-2027
北京市麻醉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委员会委员 2024-2029
北京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常务理事 2024-2027